水東村村貌(羅煒彬 攝)
水東村,位于龍頸鎮(zhèn)東部,距區(qū)政府約29千米。村落始建于明初,因位于濱江東岸而取名水東村。
水東村歷史悠久,部分民居已逾百年,傳統(tǒng)民居為三間兩廊廣府民居,多為磚木結(jié)構(gòu)的瓦房,現(xiàn)存116座,其中代表性民居有贊府第古民居和東陽里古民居。兩座民居均建于清光緒年間,坐東向西,青磚墻,硬山頂,抬梁式磚木結(jié)構(gòu),梁架駝峰、斗拱等雕有各式人物及紋飾。
贊府第古民居,面闊11.24米,總進深31.33米,占地面積352平方米;左右并排各三棟,中間是青云巷,巷口門樓鑲嵌“贊府第”麻石匾額。
東陽里古民居,面闊11.73米,總進深46.43米,占地面積545平方米;左右并排各六棟,中間是青云巷,巷口門樓鑲嵌“東陽里”麻石匾額。
贊府第 (鐘潔華 攝)
村中現(xiàn)存宗祠2座,分別是萬齡白公祠和劍泉黃公祠。萬齡白公祠始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(1816),2002年重修。該宗祠坐東向西,三間二進,面闊11.56米,通進深24.15米,占地面積279平方米。硬山頂,鑊耳封火山墻,綠琉璃瓦當?shù)嗡暨?,正脊飾琉璃雙龍戲珠。頭門面闊三間,兩根石前檐柱,木檐枋,次間設包臺。石門框,石門枕,門額石陰刻“萬齡白公祠”,落款為“嘉慶丙子孟秋立,八世孫候補州同殿芳敬刊”。墻楣彩繪壁畫,內(nèi)設屏風。上堂面闊三間,抬梁式架構(gòu);內(nèi)設供桌,供奉祖宗牌位。堂前帶兩廊一井。祠堂兩側(cè)為青云巷,與民居相隔。劍泉黃公祠,始建于清代,1985年重修,占地面積130平方米。
萬齡白公祠(鐘潔華 攝)
村內(nèi)其他傳統(tǒng)建筑也較多,代表性的有南陽居門樓和水東圍炮樓。南陽居門樓,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),坐南向北,面闊5.54米,進深6.5米,占地面積36平方米,墻壁厚0.4米,屋脊高6米,硬山頂,青磚墻,左右兩邊有圍墻,大門門檻以麻石構(gòu)件鑲嵌,上方刻有“南陽居”三個大字,落款為“道光辛丑茂園書”,原配有趟櫳和實木大門。門樓墻體寬厚,堅實牢固。
水東圍炮樓始建于清代中后期,坐西南向東北,面闊4米,進深3.9米,首層建筑面積16平方米,墻壁厚0.4米,炮樓高9米,共三層,每層閣樓用杉木條和木板鋪設,第二層以上四面各有2個以上射擊角度為45°的瞭望孔。大門門檻以麻石構(gòu)件鑲嵌,原配以趟櫳和實木大門。墻體用河砂、石灰、黃泥和少量植物纖維混合,經(jīng)堆漚后舂墻,墻體寬厚,堅實牢固。
南陽居門樓 (鐘潔華 攝)
贊府第民居、東陽里民居、萬齡白公祠、南陽居門樓和水東圍炮樓均于2011年被列入清新縣不可移動文物名錄。
水東村人才輩出,歷史上有明世襲錦衣衛(wèi)百戶、清遠衛(wèi)指揮使白廷用,明太平府教授兼訓導白璿,明誥贈武節(jié)將軍、清遠衛(wèi)鎮(zhèn)撫白榮等鄉(xiāng)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