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愈(768-824),字退之,唐宋八大家之首,唐代著名文學(xué)家、教育家、政治家,河南河陽(今河南孟州)人,郡望昌黎,故常自稱“韓昌黎”。一生四次被貶,三次入粵,生活坎坷,刻苦自勵。
韓愈畫像(來源:清遠市史志辦公室)
唐貞元十九年(803年),韓愈因上書《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》,為民請命,激怒唐德宗,由監(jiān)察御史貶為陽山縣令,系陽山縣有史記載以來第一位賢令。北宋《新唐書》中記載,因他“有愛在民,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”。陽山人民在韓愈離任后,更將其讀書講學(xué)的牧民山改為賢令山,以紀(jì)念韓愈的功績。
紀(jì)念韓愈的陽山賢令山(譚宜偉 攝) 唐貞元二十一年(805年),唐順宗大赦天下,韓愈得以赦免。韓愈在陽山縣令任上一年零兩個月,重文興教,發(fā)展經(jīng)濟,移風(fēng)易俗,對陽山的文化和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產(chǎn)生了深遠影響。他不但把中原文化帶到陽山,教民以詩書禮儀,留下詩文約30篇(首),促進當(dāng)?shù)厣鐣奈拿鏖_化,而且還把中原先進的農(nóng)耕技術(shù)帶到陽山,改變當(dāng)?shù)厝艘葬鳙C為主的生活方式,促進當(dāng)?shù)亟?jīng)濟發(fā)展。 清光緒三十二年(1906年),廣東學(xué)使徐琪在《題陽山淇潭志樹文社》中寫道:“陽邑天下之窮處,開化較遲,自韓文公來宰斯土,一洗鳥言夷面之俗,申之以孝悌,澤之以詩書,陶椒漸摩,浸濡鼓舞,而篁竹荒茅之域,骎骎乎變?yōu)橐鹿谖奈镏钜印!备叨仍u價韓愈令陽治陽的業(yè)績。清人簡朝亮《登賢令山》詩,道出陽山人對韓愈的心聲:“陽山終不窮,天下知韓公。至今賢令山,何人繼高風(fēng)。” 陽山縣賢令山的韓愈雕像(來源:清遠市史志辦公室) 韓愈給陽山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一千多年來,為紀(jì)念韓愈,陽山形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景韓文化景觀,主要有賢令山摩崖石刻、韓文公讀書臺、韓文公釣魚臺等,目前全國僅存的4個韓愈石刻碑文,陽山獨占其三。 陽山韓愈遺跡碑刻“鳶飛魚躍”(梁文訊 攝) 燕喜亭,亭內(nèi)立韓愈《燕喜亭記》碑刻 (丘貴星 攝) 制作單位: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清遠市史志辦公室